前段时间,特朗普可能在九三阅兵到访中国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。但是中美都没有对此进行肯定的回复。
随着时间越来越近,这件事情也逐步有了确定的消息。日前,波兰总统办公厅就传出消息,称特朗普已经在九月三号的时候邀请波兰新任总统访问美国了,到时候将在白宫举行工作会议。
这一消息,实际上就是对特朗普九三到访中方的一种否定回复。
(特朗普)
九三阅兵不来,那么什么时候会见呢?
此前的消息一是时间点可能是年末,二是说十月份韩国将举行APEC峰会,到时候中美可能在峰会上碰面,或是特朗普来华访问。
然而,近日最新一则消息显示,中美元首会晤时间似乎提前了。
日前,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就透露,今年10月份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系列峰会,将是历年来规模最大,规格最高的一场峰会,到时候除了东盟成员国之外,还有不少大国元首会出席活动,其中包括巴西总统卢拉,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等,甚至还有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元首。
为了证实可信度,安瓦尔还特意强调,自己已经和特朗普通过了电话,特朗普也表态会出席峰会。
对于中方来讲,我们对东盟一向是非常重视的,且出席东盟峰会的频率确实很高。从2013年开始,中方元首几乎每年都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参加东盟相关峰会,尤其是东亚峰会和东盟与中日韩(10+3)领导人会议。
2021年中方还曾主持了中国—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,正式宣布双方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。这种高频互动,体现出了中国对东盟在周边外交中的核心定位,以及通过多边平台深化合作的战略意图。
(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)
但美国这边,从历史数据来看,其出席峰会的频率明显低于中国。自2009年奥巴马首次与东盟领导人会晤以来,16年间仅有4次总统级出席记录。
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,只在2017年首次出访东南亚时出席东盟峰会,此后连续三年缺席,改由副总统或国务卿代表参会。
拜登时期,2021年曾以线上方式出席,强调了美国对所谓“印太战略”的支持;2022年5月在华盛顿主办了一场美国—东盟特别峰会,这也是自2017年之后双方首次线下领导人会晤。如今若是特朗普出席了10月份的峰会,也是美国时隔三年首次参会。
结合国际局势来分析,特朗普之所以同意参会,预计有以下两点考量。
首先是要重塑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存在,通过线下出席东盟峰会,来打破其第一任期对多边机制的疏离态度,重新激活所谓的“印太战略”。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对东盟国家加征关税已引发不满。通过峰会平台,特朗普可能提出新的方案和计划,以此来缓和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。
这些年来,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不断突破上限,特朗普所希望的,也是通过和东盟的合作,来诱导部分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,壮大美国围堵中国的队伍。
其次,特朗普选在这个时间点,或许也是想和中方提前见上一面。
对特朗普来说,直接访华是存在风险的,必定会面临共和党内部的强烈反对。而若是通过东盟峰会这种多边场合安排会晤,既能满足与中方对话的需求,又可将其包装为“区域事务协调”而非“示弱妥协”。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,马来西亚这边也一直奉行大国平衡策略,这种中立的环境,也有助于缓和中美直接对抗的紧张感。
此外,中美贸易谈判还在继续,通过这种峰会期间的非正式接触,也有助于美方提前摸底中方在贸易关税、科技制裁等问题上的立场,为后续可能的正式访华争取筹码。
(东盟系列峰会)
而对于中方来说,我们需要注意的,就是坚持核心利益不可妥协,在和美方会晤中,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“以台制华”,要求美方撤销对台军售计划,同时可提出将关税减免与美国停止对华科技封锁挂钩,以平衡谈判的筹码。
此外,联合东盟等国家,中方也能将稀土、关键矿产等纳入合作框架,削弱美国试图构建的排华供应链联盟。
总之,特朗普出席东盟峰会并寻求与中方会晤,本质上是其“交易式外交”在大国博弈中的具体实践。对中方而言,需要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,以开放的姿态回应美方的接触,同时通过深化和东盟的合作、强化在多边机制中的话语权,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秩序。
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,不仅取决于中美领导人的战略智慧,更取决于双方能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,找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合作路径。